新葡的京集团350vip8888(唯一)中国品牌

欢迎进入新葡的京集团350vip8888官网!  今天是:
初中部咨询热线:0372-3809601
小学部咨询热线:0372-3809605
教研动态 课改资源

什么是校本教研?

发布:新葡的京集团350vip8888浏览:4308次

校本教研是“建立以校为本的教学研究制度”的简称。校本教研是指以学校为基地,以学校内教学实践中的实际问题为研究内容,以学校管理和教师为研究主体,以促进师生共同发展为研究目的,所开展的教育研究活动。校本教研从本质上说属于行动研究,即在行动中研究,在研究中行动。 教师个人、教师集体、专业研究人员是校本研究的三个核心要素,他们构成了校本研究的三位一体关系,教师个人的自我反思、教师集体的同伴互助、专业研究人员的专业带领是开展校本研究和促进教师专业化成长的三种基本力量和行为方式,三足鼎立,缺一不可,下面我着重介绍前两个方面。

一、教师个人及自我反思。

自我反思是教师与自我的对话,是开展校本研究的基础和前提,是校本教研普遍和基本的活动形式。反思是教师以自己的职业活动为思考对象,对自己在职业活动中的行为以及由此产生的结果进行审视和分析的过程。反思不是一般意义上的回顾(或回头看),而是反省、思考、探索和解决教学活动中存在的各个方面问题,具有研究的性质。校本教研只有转化为教师个人的自我意识和自觉自愿的反思行为,校本研究才有基础,才得以真正的落实。教师在教学中,把自己作为研究的对象,研究自己的教学观念和实践,反思自己的教学观念、教学行为以及教学效果。形成自己对教学现象、教学问题的独立思考和创造性见解,使自己真正成为教学和教学研究的主人,通过反思、通过研究,教师不断更新教学观念,改善教学行为,提高教学工作的自主性和目的性,克服被动性、盲目性,提升教学水平。

教师成长之路是经验加反思,教师应该始终把课堂作为案例,以先进的教育教学理论为指导,对课堂教学进行诊断与评价。教师每次上完课后回过头来看看,反思自己的这节课达到了什么目标?用了什么教学策略?设置哪些教学情境?用了哪些评价方法?哪些是成功的?还有什么能更完善的地方等问题?以反思日记为载体,纪录课堂教学中的偶发事件、随想和感受,寻找课堂教学的优点与创新之处,寻找问题与不足,捕捉隐藏在教学行为背后的教育观念,从而找到改进的切入口。这样的反思也有助于教师了解自身的缺失,从而有针对性地加强缺失方面的学习与锻炼,促进教学水平的提高。

教学反思是教师专业发展和自我成长的核心要素,而自我反思是教学反思中主要、经济、便利的一种形式。它要求教师根据自己的判断,“私下”观察、反思自己或他人的教学行为或教学观念。其主要形式有:

1.编写课后案例

有些课堂中的突发问题或值得深思的现象在课前很难预料到。课后案例可以把自己上课情景详尽地记录下来,并对其中某些片段和环节进行不断的反思和总结,从而扬长避短,提高今后的教学质量。

2.撰写反思札记

写反思札记并不要求面面俱到,写一节课的反思札记时,应思考下列问题:在这节课里,哪些教学设计取得了预期效果?哪些精彩片段值得回味?哪些突发问题让你措手不及?等等。写一周札记时,应思考下列问题:在本月里,在什么样的情形下感到与学生关系更密切?在什么情景下感到焦虑或沮丧?我感到自豪的教学活动是什么?为什么?等等。与写课后教案相比,写反思札记一般无需花费过多的笔墨和时间,但不如写课后案例详细,容易忽略一些比较重要的信息。

3.观摩教学录像

通过观摩优秀教师的公开课录像,把优秀教师教学行为和自己的教学行为进行比较,来反观自己教学行为的不足,是一种有效的教学反思的形式。

二、教师集体及同伴互助。

同伴互助是教师与同行的对话,是校本研究的标志和灵魂。校本研究强调教师在自我反思的同时,开放自己,加强教师之间以及在课程实施等教学活动上的专业切磋、协调和合作,共同分享经验,互相学习,彼此支持,共同成长。

同伴互助在活动形式上有组织型和自发型两种类型。组织型是指学校有目的、有计划组织的研讨活动。自发型是指教师本人主动与教学伙伴(或学校管理者或同仁或专家)进行研讨,这种研讨不拘时间、不拘地点、不拘形式,可随时发生。实际上,这种形式的互助是大量的,具有经常性的特点。同伴互助的实质是教师作为专业人员之间的交往、互动与合作,其基本方法和形式有:对话、协作、帮助。

(一)积极开展校内的教育教学对话

组织信息发布会,大家把自己拥有的信息公诸于众;组织读书汇报会,彼此交流看到过的书、观点以及心得体会,达到信息交换的目的。

举行经验交流或经验总结会,大家把自己的成功事例和体会,失败的教训和感想与同事分享、交流,达到经验共享的目的。

开展深度会谈。深度会谈可以是有主题的,也可以是无主题的。它是一个自由的开放发散过程,它会诱使教师把深藏于心的连自己都意识不到的看法、思想、智慧展示出来、表达出来,这个过程同时也是具有生成性和建设性的,它会冒出和形成很多有价值的新见解。

开展专题讨论(辩论、质疑、答疑)。专题讨论是大家在一起围绕某个问题畅所欲言,提出各自的意见和看法。

(二)构建开放型的学校教研组,组织教师参加有效的教研活动,赋予学校教研组新的内涵

1、组织经常性的教研活动。同年级的老师根据某一教学内容,进行集体备课,分析教材的重 点和难点,形成教学设计的方案,为上课做好准备,先教完这课时内容的教师一回到办公室就将自己的心得告诉同伴,扬长避短,使同伴少走弯路;平时在课前课后,老师经常分享各自的教学故事,这种渗透先进理念的主题式聊天已成为一道亮丽的风景线。在一学期中,每个年级组安排两位教师同课异构,就是上课前,两位执教老师根据班级实际情况对某一教学环节或教材处理分别提出自己的观点和教学方式,年级段的同伴参与听课活动,课后,同伴提出评析建议,执教教师撰写反思案例。根据学校的具体情况和学科的特点,采用分学科的研讨活动的形式。由分管老师负责落实,分别安排固定的研讨时间和地点,主题提前以通知的形式告知大家。参与的人员是同学科的备课组或教研组老师,大家就课堂教学出现的问题进行汇总归类,并初步会诊,达成共识,有兴趣的老师也可自由选择各科安排的整合式的校本教研活动。

2.建立跨学科的综合性教研组,实现课程内容的有机整合和教育观念、方式方法的融会贯通。过去各学科教师常常以“隔行如隔山”的理由自我详解对其他学科的陌生,不同学科的教师在教研上无对话的基础与需要,教学的学科综合化联系的基本理念,要求各学科教师加强联系,增进了解,共同探讨相关问题。因此,学校建立跨学科的协作教研组,通过对各学科教材内容的共同分析研究,有机整合其他学科中的相关知识,利用、借鉴其他学科相关知识和教学方法,促进学生综合素质和能力的形成。教师在这个过程中开阔了视野,会实现专业的增值。

3.构建片区学科教研网络,实现教研资源共享。在原有学科教研组织的基础上,建立区域内学科教研网,定期就共同面临的问题进行研讨,拓展教师之间互动的空间,使势单力薄的教师,尤其是农村教师,走出封闭的圈子,在多途径的互动中,发挥集体智慧,共谋解决问题的策略,实现教师的专业成长。开展连片的教研活动。每学期,都与外校开展连片教研活动,开展校际间的研讨活动。通过一次次地走出去、请进来,更大程度上让老师们更快地了解新课程,学习兄弟学校的先进的教改经验,促进自身的发展。

豫ICP备18014983号-1

豫公网安备 41050202000499号

XML 地图